商务部将推动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
在今天(6月24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便利二手车交易等推动二手车市场加快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二手车交易量690.7万辆,同比增长60.9%,比2019年同期增长22.9%。高峰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87亿辆。随着汽车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升级换购在汽车消费中的占比逐步提高,二手车交易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拉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加快推进落实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进一步便利二手车交易,完善二手车流通领域相关政策措施,持续释放二手车消费潜力,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市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洋网讯 记者6月24日从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疫情防控期间,为解决广州中高风险地区群众办事难题,在公安部交管局和省公安厅交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广州交警推出8项车管便民利企措施,提供“网上办”“就近办”“电话办”等途径方便群众在疫情期间办理车管业务。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超过85%的车管业务可通过网上办理。其中,群众通过4S店登记服务站就近办理上牌业务占比超过73%,通过二手车登记服务站就近办理二手车过户超过75%。
●便利“转出车辆”跨区行驶
根据规定,已办理转出业务车辆需在30日内前往车辆转入地办理转入业务,同时只核发1次有效期为30日的临时行驶车号牌。受疫情防控影响,部分已办理迁出外地的车辆暂无法按规定时间内前往转入地办理转入业务。
广州交警提醒,疫期防控期间,请广大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后续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通过预约车管窗口为名下转出车再申请1次跨辖区临时行驶车号牌,用于办理车辆迁入业务。同时,为便利车主申请该项业务,后续还将开放交管12123APP在线办理,临牌寄递上门服务。
●便利新车临时行驶车号牌申请
疫情防控期间,广州交警车管所积极引导车主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车辆临时行驶车号牌,网上申请临时行驶车号牌占比超过88%。
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出现部分车主购买新车已办理3次临牌还未能上牌的问题,广州交警再推出新的临时行驶车号牌便利措施,群众可结合疫情防控要求,7月31日前通过交管12123APP办理第4次临牌用于新车上牌使用。
●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容缺办”
根据规定,群众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时需要提交医院出具的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群众暂时无法去医院体检,领取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的情况,广州交警推出了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容缺办”举措,对广州市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期满换证”业务时,允许“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材料容缺办理。
群众在疫情防控结束后,尽快前往符合规定的医院体检后由系统自动提交“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不需要再到车管所办理提交手续。对没有及时办理补交“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的,以后办理驾驶证业务将受到影响。
●“取消考试预约”网上办理
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考试学员无法到车管所现场取消考试的难题,广州交警提供远程办理“取消考试预约”的服务,注册地为岑村总所的考试学员,可在“广州交警”微信公众号的“远程办理”平台在线申请取消预约考试,无需本人前往车管所现场办理。5月21日-6月20日,“远程办”后台已受理考生取消考试预约10180宗。
●延长互联网选号牌的有效期
根据相关规则,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完成预选车辆号牌的,所选号牌号码保留15个工作日,15日内未办理上牌的,预选号牌号码自动失效,同时系统将自动将车主列入黑名单库。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群众已在互联网完成预选号牌后,针对身处疫情封控区暂无法在选号有效期内上牌的情况,广州交警调整了相关预选号牌保留规则,由原来15个工作日调整为30个工作日,群众可通过交管12123APP意见反馈模块提交相关申请,由车管部门后台审核后,为群众进一步延长保留预选号牌的时间。
●业务跨区办理
为解决因车管所荔湾分所和东漖登记服务点暂停办公无法前往办理车辆登记业务的问题,车管所专设绿色通道,对已预约了荔湾分所办理新车上牌且三次临牌已经到期的,可凭此前预约到荔湾分所的预约信息,以及正常办理上牌所需要的业务资料,直接前往天河分所交验机动车办理上牌。
●12123电话语音办理
广州交警车管所在疫情防控期间设立020-12123应急热线,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急事急办”服务。
针对部分老年人群体无法通过“网上办”等渠道办理补换证业务,12123热线提供“电话办”服务,群众拨打12123热线,按指引便可完成补换行驶证、驾驶证等业务办理,新的驾驶证和行驶证等由邮政部门送证上门。
5月21日以来,12123热线共接听超过8.7万宗,通过电话办理业务超过700宗。
●“点对点”提醒服务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车管业务和资讯提醒服务,广州交警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为580多万驾驶人和310多万车主提供“点对点”提醒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业务办理提醒、车管服务资讯、业务指南等。
自5月21日以来,广州交警共短信“点对点”提醒车主和驾驶人超过2.2万人,微信“点对点”发送提醒服务超过1000万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交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交宣
6月23日,在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和指导下,全国各省份组成联盟开展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61种拟采购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集采前价格计算,涉及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金额550亿元,创下历次集采新高。
本次集采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抗过敏、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相关患者治疗费用将明显降低。从采购药品剂型看,注射剂的数量占本次集采品种总数的一半、涉及金额约占70%,成为主力剂型。
共有201家企业的355个产品参与投标,148家企业的251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10家外资企业的11个产品中选,138家国内企业的240个产品中选。外资中选企业数为历次集采最高。
本次集采在坚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微调完善规则:一是更加注重中选产品供应保障,进一步明确企业保障供应的责任,并引入确定备选企业的条款。二是将企业的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情况纳入集采中选条款,对诚信经营、履约记录良好的企业予以支持,对失信违规、履约记录差的企业予以约束。在质量方面,继续坚持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参加集采的门槛。集采制度在质量、价格、供应、信用等方面的规定逐渐完善和平衡。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开展5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218个品种,涉及市场容量达2200亿元。近期,大型临床真实世界研究也表明,中选仿制药疗效和原研药一致。按照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要求,今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范围将持续扩大,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确保药品质量及供应,提高群众受益面和获得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