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积金2021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74.85亿元,同比增长37.97%
大洋网讯 3月30日记者从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获悉,该中心近日发布广州住房公积金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74.85亿元,同比增长37.97%。至2021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缴存余额的78.10%,比上年末增加5.15个百分点。
缴存职工里中、低收入占97.26%
据统计,2021年末,广州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8788.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69%;缴存余额2338.17亿元,同比增长12.50%。提取总额6450.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13%。
缴存职工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比最高,达61.42%。其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15.58%。此外,灵活就业人员占0.02%。缴存职工中,中、低收入占97.26%,高收入占2.74%。(注: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中、低收入指收入低于上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高收入指收入高于上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含))
新开户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5.84%,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76.22%,灵活就业人员占0.18%;中、低收入占99.66%,高收入占0.34%。
2021年11月26日,《广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印发实施。灵活就业人员享有与单位缴存职工同等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府保障性住房、积分入户等公共服务政策,及按月还房租等便利措施。截至2021年年底,灵活就业人员开户2965人。
提取金额用于偿还房贷本息是大头
2021年,235.19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额798.81亿元,同比增长11.33%。2021年末,提取总额6450.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13%。
提取金额中,用于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是大头,占69.57%。其次是租赁住房占10.64%,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8.79%。还有用于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占0.04%,离休和退休提取占7.0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占0.003%,出境定居占0.03%,其他占3.92%。提取职工中,中、低收入占97.20%,高收入占2.80%。
购买二套及以上申请贷款占22.16%
2021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1万笔47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7%、37.97%。回收个人住房贷款165.05亿元。至2021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缴存余额的78.10%,比上年末增加5.15个百分点。
2021年,住房公积金共支持职工购建房652.81万平方米(含公转商贴息贷款)。通过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可节约职工购房利息支出97.54亿元。
职工贷款笔数中,购房建筑面积90(含)平方米以下占50.35%,90-144(含)平方米占48.34%,144平方米以上占1.31%。购买新房占56.13%(其中购买保障性住房占1.99%),购买二手房占43.87%。
贷款职工中,30岁(含)以下占34.36%,30岁-40岁(含)占48.42%,40岁-50岁(含)占14.66%,50岁以上占2.56%;购买首套住房申请贷款占77.84%,购买二套及以上申请贷款占22.16%;中、低收入占98.66%,高收入占1.34%。
已有51项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
另据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公积金业务收入75.38亿元,同比增长12.81%。其中,存款利息20.12亿元,委托贷款利息55.17亿元,国债利息765.85万元,其他77.94万元。增值收益38.81亿元,同比增长13.63%。增值收益率1.75%,比上年增加0.02个百分点。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介绍,去年启动共有产权住房公积金贷款,共受理共有产权住房公积金贷款1553套,贷款金额约7.68亿元,占首个市本级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总套数的83.23%,有力帮助“夹心层”和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刚需问题。
此外,目前90%以上的公积金业务已迁至线上,已实现与全国公积金小程序、全国监管平台和省公积金微信小程序、省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在职工授权的基础上实现异地信息联网和查询核验。现有的52个公积金政务服务事项中,已有51项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1项“只跑一次”。2021年,共有13.61万个单位和490.71万职工,通过线上办理业务1218万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大洋网讯 广州地铁今天宣布,地铁22号线首通段(陈头岗-番禺广场)于3月31日首班车起正式开通试运营。地铁22号线设计时速160公里,是18号线的姊妹线,将把南沙与广州南站的时空距离缩短到半小时。线路开通后,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将突破600公里大关,稳居国内第三。
首通段设4站,全线票价5元
广州地铁22号线是18号线的姊妹线,设计时速同样是160公里。线路全长30.8公里,由芳村至番禺广场,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8座,其中换乘站4座。
即将开通的是首通段(陈头岗-番禺广场),全长约18.2公里,自北向南设有四座车站:陈头岗、广州南站、市广路、番禺广场。其中,广州南站、番禺广场站与既有线路换乘。
22号线首通段沿用既有的按里程收费票价方案:0-4公里,票价2元;4公里-12公里之间,每增加4公里加收1元;12公里-24公里之间,每增加6公里加收1元;24公里以上,每增加8公里加收1元。
22号线首通段单线最高票价5元,从番禺广场到市广路、广州南站、陈头岗的票价依次为3元、5元、5元。
南沙半小时到广州南站
22号线首通段开通后,将极大拉近南沙与广州南站的时空距离,这也是线路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因。
目前,从南沙横沥前往广州南站,需乘坐18号线到南村万博站换乘7号线。一方面换乘步行距离长,要走数百米通道,另一方面7号线为普速线路设计,列车时速80公里,由南村万博到广州南站需停5个站。广州地铁app显示,从横沥到广州南站,耗时约48分钟。
22号线在番禺广场与18号线换乘,南沙过来的乘客可以少搭一站,在番禺广场下车后,走到站台对面即可换乘,加上22号线列车时速比7号线快一倍,两站就到广州南站,全程大概十多分钟。同样是横沥去广州南站,算上横沥到番禺广场的16分钟,总共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
22线首通段首末班车时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骆昌威
图@视觉中国
大洋网讯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直属事业单位今年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内教师公告,其中12所市属中小学校招聘142名编内教师。记者梳理发现,近八成岗位要求学历在硕士及以上。另外,对音体美、综合实践以及心理老师的需求也增多,约占招聘总数的两成,体现了各所学校对五育并举的重视。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直属事业单位今年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内教师公告,其中12所市属中小学校招聘142名编内教师。记者梳理发现,近八成岗位要求学历在硕士以上。另外,对音体美、综合实践以及心理老师的需求也增多,约占招聘总数的两成,体现了各所学校对五育并举的重视。
不少名校引进“双一流”大学博士
本次招聘涉及广州12所市属中小学校,分别为: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华侨中学、广州市协和中学、广州美术中学、广州市启聪学校、广州市启明学校、广州市协和小学、广州市新穗学校,共招142名编制教师。其中,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108人,占比76.1%,本科学历可以应聘的岗位有34个,占比23.9%。
近年来,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比比皆是,传统“四大名校”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以及发展迅速的广大附中和二中,近年来纷纷引进众多“双一流”大学博士。
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加盟,执信中学校长何勇认为,未来学校和老师必须具备“横贯能力”,以往学科边界明显,但未来对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学校需要相当比例具备综合素质、横贯能力的老师,给孩子足够的基础和引领,开拓科学、人文、国际视野。省实校长全汉炎则表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一批领军和顶尖人才。博士的科研能力很强,他们以后需要做的,是把对原来专业的研究,转向基础教育的研究。在这个转型完成后,优势就会更加明显。名校的硕士、博士能以渊博的学识让学生信服,被当成学习的目标和“偶像”,榜样就在身边,会更有动力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这些老师在高考中都是佼佼者,他们自身的备考经验也将极大地帮助同学们。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让他们能够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世界。
竞赛教练受关注
今年,广州外国语学校招聘物理科且有竞赛指导经验的老师,广州市铁一中学也要招聘物理竞赛教练,应聘者需提供所教学生的获奖证书或获奖证明等材料。近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公开招聘教师岗位需求表,其中物理、生物、化学、信息竞赛教练共需要11名。应聘者需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以上或指导学生获得省一等奖以上奖项。对竞赛教练的需求,也体现了广州名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
以广大附中为例,该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每科目前都有5-6名竞赛老师,还从北大、清华引进了多名毕业生作为专职竞赛教练,为学生提供竞赛辅导。“我们要提供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土壤,建立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的体系和路径,让他们在创新方面有更高的追求。”该校校长欧卫国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音体美老师招聘数量增加
此次招聘,体育美育老师占比较高。音、体、美招聘总人数为22人,占总招聘人数的15.5%。音体美老师招聘数量相较2021年大幅提升。除此以外,还有2个综合实践和2个心理教师的招聘需求。
体育老师的增加源于近年来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考体育分值不断提升。广州中考体育去年才从60分提高到70分,三年后可能进一步提高。目前,广州已经启动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在全市选取了81所学校作为试点,制定个性化诊断提升方案,从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家庭体育作业等方面对实验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同时对参与实验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饮食习惯、校外体育活动设计个性化方案。因此,广州中小学校对体育老师的需求大幅提升。
美育老师的增加,顺应了目前“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美育全面纳入中考改革,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