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旧楼加装电梯累计建成超万台
审批电梯总数和建成电梯总数全国领先
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截至2022年4月底,广州累计完成加装电梯规划审批12867台,累计建成10303台。全市的审批电梯总数和建成电梯总数均高于其他城市,保持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对海珠区广重社区的居民来说,上下楼有电梯,就是一个字:爽!自从加装电梯之后,日常生活方便了许多。不少居民表示,加装电梯后,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也增进了邻里关系,社区更团结,大家也更相互关心。在广重社区,有近4成居民是60岁以上长者,有迫切安装电梯需求。目前社区已建设超过60台电梯,覆盖率超过80%。每一部电梯的加装,都有街道、居委主动参与调解,并且多次组织居民商议。他们创新尝试开设“加装电梯第一课”,在纠纷发生前将问题解决。
居民申请加装电梯时,街道会邀请居民一起,解释加装电梯整套流程,包括当中要注意的事项、其后要避免的事项。加装电梯多数是老人家牵头,他们对纷繁复杂的文字法律法规说明比较难理解,这就需要街道工作人员来耐心解释。这个过程,有效避免矛盾纠纷。
自从2019年广州推出“加装电梯三年计划”,通过推广“党建+调解”的模式,各类调解委员会、个人调解工作室,一共化解近3000宗旧社区加装调解纠纷。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旧楼加装电梯,成片连片加装新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案例,作为重点推荐项目,成功入围广州“最具幸福感”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2022年4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年立法规划》的通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制定的《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技术规程》(修订稿)已纳入2022年度立法计划中。

社保费征收工作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增城区,每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约6.24万人,占全区参保人数的24.01%。过去由于社保业务网上办理率不高、居住分布较为分散、现有实体办税服务厅辐射范围有限等因素,部分缴费人特别是边远镇街的群众办理社保业务非常不便。
为切实解决群众参保缴费难、缴费远等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增城区税务部门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业务下沉到镇街党群服务中心,把社保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久前,区税务部门这一创新举措还被评为“增城党建十大优秀案例”。
家门口开设社保专窗
群众办税缴费省时省力
带上身份证,步行数百米到家门口不远处的党群服务中心,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社保缴费。自从仙村镇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社保费业务办理专窗后,当地居民再也不用转两趟公交车,去往二十多公里外的荔湖街区政务服务中心缴费,还能按时享受到社保补贴。谈起越来越方便的社保缴费体验,大家赞不绝口。
为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办理社保业务,2020年以来,增城区税务部门创新推行社保费“网格化”管理举措,以“走出去”的方式将税务窗口向基层延伸,在全区13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开设15个社保费业务办理专窗,并进驻自助设备,实现了全区任意镇街办理点均可就近办理社保业务。
与此同时,增城区税务部门还逐步扩大下沉业务范畴,在原先可办理39项社保费常用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社保费征收业务“网格化”管理,将7项个体工商户税收业务下沉至全区13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办理专窗“税费同征”,降低缴费成本、缩短办理时间,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参保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增城区15个社保费业务办理专窗已累计服务基层群众21.43万人次,平均业务办理时间仅1.6分钟,平均节约缴费人等待时间30分钟,节省路程往返时间1.5小时,有效打通社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做好“精细化服务”文章
不断提升办税缴费体验
为促进缴费人合理分流和纳税服务质效提升,增城区税务部门最大限度将个人社保业务与其他税费业务分离,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拓展、全面铺开”的思路,分四批次稳步推进社保费业务专窗进驻镇街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入驻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降低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在推动社保费征收业务下沉各镇街之前,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业务量约占办税服务厅社保费总业务量的七成,其中11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即办业务量占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总业务量的九成。自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征收业务下沉到各镇街以来,办税服务厅累计减少个人社保业务量约40%。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及时做好对业务量、办理时间等情况的分析研判,科学统筹专窗业务量,合理引导错峰办理,使税费管理从粗到细,从人工到智能,不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增城区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推进社保“网格化”管理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近年来,增城区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以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民呼我应、有应必果”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增城区税务部门推动社保费业务纳入增城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网格管理事项,将参保人员按属地纳入“基层网格”。在全面采集个人社保参保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全区“网格化”管理基础数据,对缴费人开展针对性的宣传辅导,在13个镇街办理点设置宣传指引,向增城6.24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送宣传短信10.48万条次,引导基层群众就近参保,有力推动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和社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助力构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全民参保和改善民生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主动解决社保费征收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体办税厅基础上积极拓展社保费征缴渠道,提升群众办理社保业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进一步推动党业深度融合、提升网格精细化水平、减少征纳成本提升参保率、优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作出有效的‘增城实践’。”增城区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挽回被骗资金1359万元
5月26日,广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广州警方从2022年4月开始,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来,广州警方共捣毁涉养老诈骗团伙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6名,破获案件49宗,其中包括省公安厅下发线索案件9宗。通过预警劝阻及时拦截,为51名老年人挽回被骗资金1359万元。
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制售伪劣商品等方式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典型案件:发“工资”发红包诱导老年人投资
“咱们一起建设‘国医馆’,假如您预存1万元,从缴费当天开始每天给您发100元‘工资’,连续发放200天,这样您就相当于多赚了1万元。”除了高额的回报,“预存健康服务费”的会员期满后还能收到高倍积分,以后可在“国医馆”消费使用。在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回报下,不少老人加入“大健康志愿者帮扶计划”。
侦办此案的荔湾分局经侦大队林警官介绍道:“这个骗局不仅出现在广州,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2018年起,北京某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席某和公司股东牟某假借‘大健康志愿者帮扶计划’的名义开展推广和宣传活动。二人以公司的名义聘请嫌疑人杨某、江某和张某负责广州工作站的日常运营。”
杨某等人为诱骗老年人投资,在荔湾区组织讲座、聚餐等活动,经过多次接触后给老人留下温和、好相处的印象。在多次聚会、聚餐活动中让老人们均摊活动费用。“每次活动的均摊费用都很低,老人们开始降低警惕心,觉得他们没有什么所图。”林警官介绍。后续杨某等人开始向老人推广“投资项目”,只要缴纳“预存健康服务费”就可以一起建设“国医馆”,国医馆会有按摩、保健品等相关业务。为了让老人相信,杨某等人向缴纳“预存健康服务费”的老人发“工资”。“交了1万元,每天可以收到100元,连续发200天。交2万,就是每天发200元。”林警官告诉记者。
尝到甜头的老人开始纷纷“预存健康服务费”。为了拉拢更多人,杨某等人开始组建微信群,在群里不定期发放红包,入群就可以抢红包。林警官表示,他们最多时建立了20多个微信群,每个群都有50人到100人。后来,甚至有年轻人加入微信群抢红包。
随后不少老人因没收到所谓的“工资”,开始察觉被骗,陆续报警。“所谓的工资,还是老人自己的钱,一旦发展不了更多的人缴纳费用,这个资金链就断掉了。”林警官告诉记者。据了解,杨某等人收取了148名老年人缴纳的“投资款”,金额高达500万元。
5月17日,荔湾警方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抓获杨某、江某和张某3名嫌疑人,扣押文件、营业执照、公章账簿等涉案物品一批。目前,席某和牟某已被另案处理,杨某、江某和张某3人因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为何养老诈骗高发?
首先是老年人防骗的意识比较弱,对骗子的手段了解不深。同时骗子抓住老年人没有人陪伴、空虚的特点,组织一些免费的讲座、旅游活动等,并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突破老年人心理防线。“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容易被‘洗脑’,相信他们,并购买大量的保健品、储值会员等。”荔湾警方表示。
“在一些诈骗案例中,骗子会采用封建迷信、恋爱交友等方式向老年人实施诈骗。”荔湾警方提醒道,子女要多关心老人,一旦发现老人有经常参加免费讲座、领取礼物等苗头,要多留心。其次老年人也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不要轻易相信。
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以房养老骗局
骗子以高额利润为诱饵,诱导老年人把房产抵押,并把老年人的房产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导致老年人失去房产的处置权。
●投资养老骗局
骗子迎合老年人养老、投资的双重需求,虚构“养老公寓”“养老基地”等项目,吹嘘项目的美好前景和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以“办卡”“充值”“预购床位”等形式预交高额费用,以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
●补贴养老金骗局
骗子以返还养老补贴为诱饵,使老年人不断转账,最后血本无归。
●养老保险骗局
骗子一是谎称认识人社局、社保局等部门内部人员,以代办养老保险业务为由,欺骗老年人缴纳大额的养老保险费用。二是冒充银行、保险机构的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向老年人收取“材料费”“好处费”。
●养生保健骗局
骗子通过派发传单、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注意,并诱导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在讲座中,骗子以“专家”的名义,向老年人科普养生知识、提供免费体检,利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进而引诱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低价旅游骗局
骗子打着“团购价”“零团费”“免费游”“旅游补贴”等噱头,诱导老年人参加旅游团。在旅途中,骗子通过各种方式给老年人深度洗脑,诱导老年人购买所谓的“零风险高收益养老理财产品”“超高回报率绝对升值空间养老地产”。
线索举报
举报受理内容
重点受理处置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制售伪劣商品等方式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线索。
举报受理方式
(一)网上举报:中央政法委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
(二)电话举报:110。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