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之路
仓库厂房大变身
近日,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新的打卡地。该博物馆在百年老站黄沙站的原址上修建,保留了铁路车站老建筑的基本风貌,成为广州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优秀范例。广州作为我国较早开启近代化工业的城市,拥有着灿烂而深厚的工业文明积淀,仓库码头、工厂车间、机床设备、奋斗故事……这些工业遗存成为广州独特的城市记忆。随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工业遗存的价值和活化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越来越被认可,广州也在逐步探索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问题为导向
探索政策破解难题
近年来,广州市以保护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在工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上做出了大量的积极探索。
在工业类建筑保护方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市开展全面筛查,在2022年3月,通过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将13处工业类建筑纳入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单。目前广州七批828处历史建筑中,工业类建筑共有43处,分布于天河、荔湾、海珠、白云、黄埔等区。
在工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中,往往遇到部门职责不清、利用方式不明、管控要求不切实等问题,“保护老旧仓库会妨碍园区发展”“不拆掉厂房就没法提升环境品质”等声音层出不穷。2020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起草并推动《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出台,在功能上,鼓励引入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在空间上,允许适当增加面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也允许在建筑外部按比例增加附属面积用于满足消防、市政等管理要求;在审批上,制定了适应历史建筑特点和保护需要的消防管理方案作为管理依据。广州通过政策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有效激发了多方的动力,实现了工业类建筑保护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双赢”的局面。
以规划为引领
多方合力保护利用
对于成片连片的工业类建筑群保护利用,白鹅潭地区通过“全生命周期”开发管理,引入国际设计团队,对太古仓、渣甸仓、冲口仓(聚龙湾展示中心)等一批工业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将古老工业厂房活化成为城市会客厅,在珠江两岸形成独特的滨江工业遗产风光带。对于工业园区及工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既有政府主导改造,也有企业自主改造,如广州纺织机械厂(T.I.T创意园)、广州铁路博物馆、华安楼(广州电力展示馆)等,村级工业园改造也日益受到重视,如海珠同创汇、番禺西坊大院。这些工业类建筑改造利用的优秀实践,带动昔日的“工业锈带”焕发创新活力,也将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
借力数字“双创”激发新活力
工美港的前身是广东省金属加工厂,2020年10月,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正式开园。通过准确定位、匠心精筑,广轻控股集团将老旧工业区改造为同工艺美术文化融合发展的“双创型”产业园区。两年间已吸引110家“双创”企业入驻,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2%。
如今的江岸,当年留下来的塔吊等得到保护性保留,形成独特的工业遗址景观,与旁边的广东省工美艺博中心相衬。作为企业自主改造的村级工业园,工美港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双创引领产业更新的创新之路。
广州T.I.T创意园:
纺织厂变身创意空间
T.I.T创意园隶属广州纺织工贸集团。园区前身为“广州纺织机械厂”,于2004年停产,2007年进行活化利用。T.I.T创意园保留大量老厂房的铸造车间、机械车间、装配车间及仓库等工业建筑,在最大限度保留工业生产特征的前提下,充分改造利用老厂房的内部空间,活化利用为园区的总部办公、时尚设计、展览发布等功能。目前,T.I.T创意园已吸引30多家纺织企业总部落户。
“T.I.T模式”更被推广至广州二棉纺织厂(T.I.T智慧园)、广州电池厂(T.I.T文创园)。
1978电影小镇:
政企合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标杆
1978电影小镇前身是增城糖纸厂,2001年糖纸厂正式停产。在政府引导下,广州壹玖柒捌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对该厂进行微改造,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底蕴,也赋予该厂新的生命和活力。
目前,1978电影小镇已进驻90多家优质企业和商家,项目主要包括电影、音乐、广告、设计等文创产业,将形成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

挽回被骗资金1359万元
5月26日,广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广州警方从2022年4月开始,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来,广州警方共捣毁涉养老诈骗团伙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6名,破获案件49宗,其中包括省公安厅下发线索案件9宗。通过预警劝阻及时拦截,为51名老年人挽回被骗资金1359万元。
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制售伪劣商品等方式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典型案件:发“工资”发红包诱导老年人投资
“咱们一起建设‘国医馆’,假如您预存1万元,从缴费当天开始每天给您发100元‘工资’,连续发放200天,这样您就相当于多赚了1万元。”除了高额的回报,“预存健康服务费”的会员期满后还能收到高倍积分,以后可在“国医馆”消费使用。在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回报下,不少老人加入“大健康志愿者帮扶计划”。
侦办此案的荔湾分局经侦大队林警官介绍道:“这个骗局不仅出现在广州,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2018年起,北京某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席某和公司股东牟某假借‘大健康志愿者帮扶计划’的名义开展推广和宣传活动。二人以公司的名义聘请嫌疑人杨某、江某和张某负责广州工作站的日常运营。”
杨某等人为诱骗老年人投资,在荔湾区组织讲座、聚餐等活动,经过多次接触后给老人留下温和、好相处的印象。在多次聚会、聚餐活动中让老人们均摊活动费用。“每次活动的均摊费用都很低,老人们开始降低警惕心,觉得他们没有什么所图。”林警官介绍。后续杨某等人开始向老人推广“投资项目”,只要缴纳“预存健康服务费”就可以一起建设“国医馆”,国医馆会有按摩、保健品等相关业务。为了让老人相信,杨某等人向缴纳“预存健康服务费”的老人发“工资”。“交了1万元,每天可以收到100元,连续发200天。交2万,就是每天发200元。”林警官告诉记者。
尝到甜头的老人开始纷纷“预存健康服务费”。为了拉拢更多人,杨某等人开始组建微信群,在群里不定期发放红包,入群就可以抢红包。林警官表示,他们最多时建立了20多个微信群,每个群都有50人到100人。后来,甚至有年轻人加入微信群抢红包。
随后不少老人因没收到所谓的“工资”,开始察觉被骗,陆续报警。“所谓的工资,还是老人自己的钱,一旦发展不了更多的人缴纳费用,这个资金链就断掉了。”林警官告诉记者。据了解,杨某等人收取了148名老年人缴纳的“投资款”,金额高达500万元。
5月17日,荔湾警方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抓获杨某、江某和张某3名嫌疑人,扣押文件、营业执照、公章账簿等涉案物品一批。目前,席某和牟某已被另案处理,杨某、江某和张某3人因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为何养老诈骗高发?
首先是老年人防骗的意识比较弱,对骗子的手段了解不深。同时骗子抓住老年人没有人陪伴、空虚的特点,组织一些免费的讲座、旅游活动等,并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突破老年人心理防线。“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容易被‘洗脑’,相信他们,并购买大量的保健品、储值会员等。”荔湾警方表示。
“在一些诈骗案例中,骗子会采用封建迷信、恋爱交友等方式向老年人实施诈骗。”荔湾警方提醒道,子女要多关心老人,一旦发现老人有经常参加免费讲座、领取礼物等苗头,要多留心。其次老年人也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不要轻易相信。
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以房养老骗局
骗子以高额利润为诱饵,诱导老年人把房产抵押,并把老年人的房产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导致老年人失去房产的处置权。
●投资养老骗局
骗子迎合老年人养老、投资的双重需求,虚构“养老公寓”“养老基地”等项目,吹嘘项目的美好前景和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以“办卡”“充值”“预购床位”等形式预交高额费用,以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
●补贴养老金骗局
骗子以返还养老补贴为诱饵,使老年人不断转账,最后血本无归。
●养老保险骗局
骗子一是谎称认识人社局、社保局等部门内部人员,以代办养老保险业务为由,欺骗老年人缴纳大额的养老保险费用。二是冒充银行、保险机构的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向老年人收取“材料费”“好处费”。
●养生保健骗局
骗子通过派发传单、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注意,并诱导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在讲座中,骗子以“专家”的名义,向老年人科普养生知识、提供免费体检,利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进而引诱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低价旅游骗局
骗子打着“团购价”“零团费”“免费游”“旅游补贴”等噱头,诱导老年人参加旅游团。在旅途中,骗子通过各种方式给老年人深度洗脑,诱导老年人购买所谓的“零风险高收益养老理财产品”“超高回报率绝对升值空间养老地产”。
线索举报
举报受理内容
重点受理处置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制售伪劣商品等方式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线索。
举报受理方式
(一)网上举报:中央政法委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
(二)电话举报:110。
交通物流是现代经济的经脉、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当前,全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正逐步从全面打通大动脉、基本畅通微循环,向巩固扩大物流保通保畅成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转变。
货车司机如何加强健康防护?货车通行受阻有何申诉渠道?交通运输部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在26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疫情防控
加密设置免费核酸检测点
货运车辆行驶范围广、作业链条长,货车司机特别是跑长途的司机流动性很强,接触人员较多。疫情之下,如何加强货车司机健康防护?
“拓展免费核酸检测覆盖度,让货车司机更舒心。”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李华强介绍,通过指导各地在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广场等场所,加密设置免费核酸检测点,配足检测力量,优化检测流程,持续扩大免费检测的覆盖范围,减少核酸检测不便利给货车司机带来的烦恼
应急物资中转站是疫情管控条件下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的基础依托。李华强表示,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涉疫地区陆续启用200余个应急物资中转站,对进出中转站的司乘人员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严格落实车辆严消毒、作业不交叉、人员不接触等要求,以切实保护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针对货车司机经营特点,结合疫情新形势新变化,货运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也在动态更新。李华强说,交通运输部对车辆消杀、口罩佩戴、体温监测、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信息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细化,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严防疫情通过货运物流渠道传播。
针对运输经营过程中货车司机的个人防护,李华强也向广大货车司机作出了“三个避免”的提醒,“在货物装卸时,要避免与装卸人员近距离频繁接触;在途经低风险区域停靠时,要避免思想松懈、不戴口罩与人交流;在中高风险区域穿行时,要避免长时间停靠。”
通行受阻
实施清单管理打通货车出行堵点卡点
如果遇到货车通行受阻等问题怎么办?“请及时拨打12328热线或者专班值班电话,我们将及时给予协调解决。”李华强说。
1个多月以来,交通运输部充分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作用,并通过舆情监测及时收集掌握问题线索,按照咨询事项即接即答、举报事项快转快办、紧急事项特事特办的原则,实施问题清单管理,建立督办转办制度,一事一协调、一事一处理,进行逐项销号,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累计解决了1900余项货运车辆通行受阻问题,及时协调保障了8400余项重点物资运输需求。”李华强说。
从协调处理的时效上来看,李华强介绍,交通运输部24小时值班电话接到的投诉举报类事项,总体能够在当天得到协调解决;对于随意限制货车通行、随意劝返等具体问题,通常在2至3个小时内能够得到解决;对涉及地方制度性政策调整的事项,2至3天内也都得到了较好解决。
堵点卡点正在逐步被打通,这也反映在相关数据上:
4月份,货车司机投诉举报类事项较多,主要反映货车通行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过度管控问题,高峰时段每日投诉举报电话超过了200个。
进入5月份以来,接听电话的事项主要以政策咨询类为主,日均投诉举报电话的数量基本在20个左右,部分时段甚至仅为个位数。
“总体来看,对货运车辆的过度管控现象,已经由全国普遍性问题收缩为局部个案问题。”李华强说。
物资运输
落实关键举措保障物流畅通
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方面,交通运输部做了哪些工作?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在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做好涉疫地区基本出行服务保障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说。
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一系列聚焦突出问题、落实关键制度的举措相继出炉:
修订相关防控指南,加强日常调度督导;指导北京等涉疫地区及时暂停中风险、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对外道路客运服务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含网约车)、顺风车的跨城业务;对途经封控区、管控区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线路实行绕行或甩站运输;及时启用应急运输车队,制定重点人员应急运输保障方案和社会面应急出行保障方案……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有序出行、重点物资运输畅通,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刘鹏飞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